求高中化学必修1的基础知识大纲

求高中化学必修1的基础知识大纲

参考答案


必修1、必修2.、选修1基础知识点纲要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 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 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3. 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4.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5. 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6.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时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7. 升 失 氧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8.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9. 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1
10.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1.n=
12.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X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14.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15.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冷凝水“下进上出”.
16.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17.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上倒下放”.
18.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19.氢氟酸应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20.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
21.金属钠、钾存放在煤油中
22.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23.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4.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25.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26.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27.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稀HNO3和Ag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和BaCl2
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Fe3+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2+
先加KSCN溶液
再加氯水
先无明显变化,后溶液呈红色
2Fe2++Cl2=2Fe3++2Cl-
NH4+
NaOH溶液,加热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NH4+ +OH- NH3↑+H2O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K+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Al3+
NaOH溶液至过量
先白色沉淀后逐渐溶解
Al3++3OH-=Al(OH)3↓
Al(OH)3+ OH—= AlO2—+2H2O
28.钠是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9.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供氧剂.
30.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性质
Na2CO3
NaHCO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溶解性
均易溶于水,Na2CO3 > NaHCO3
溶液酸碱性
均显碱性,碱性Na2CO3 > NaHCO3
热稳定性
Na2CO3 > NaHCO3
与HCl反应
均生成CO2,反应速率Na2CO3 < NaHCO3
与Ca(OH)2反应
均生成白色沉淀
与CaCl2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
无现象
​​​​
31.除杂Na2CO3(NaHCO3)方法:加热
32.除杂NaHCO3(Na2CO3)方法:通CO2
33.铝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表面覆盖有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
34.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Al、Al2O3、Al(OH)3、NaHCO3
35.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6.Al(OH)3的制备: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37.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
38.除杂Fe2O3(Al2O3)试剂:NaOH
39.Fe2O3 红棕色固体 Fe(OH)3 红褐色沉淀
40.Fe(OH)2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红褐色Fe(OH)3沉淀
41.除杂FeCl2(FeCl3)方法:加铁粉
42.除杂FeCl3(FeCl2)方法:通氯气或加氯水
43.单质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硅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44.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有毒
45.Fe在Cl2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
46.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47.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漂白.
48.氯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且红色不可恢复.
49.多余的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
5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51.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52.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红色可以恢复
53.浓硫酸作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NH3)
54.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产氢气
55.NO为无色气体,极易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56.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57.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58.氨气的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9.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60.硝酸不能与金属生成氢气
61.不能一步实现的转化有:Al2O3→Al(OH)3、Fe2O3→Fe(OH)3、SiO2→H2SiO3、S→SO3
62.电离方程式 如H2SO4= 2H++SO42- 、Ba(OH)2 =Ba2+ +2OH- 、Na2CO3 = 2Na++ CO32-
63.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64.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1) 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
2) 拆分错误,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CO2↑+H2O,
应写成:CaCO3+2H+ =Ca2++ CO2↑+H2O
3) 化学原理错误,
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
应写成2H++2OH-+SO42-+Ba2+ =BaSO4↓+2H2O
65.不能与H+共存的离子有:OH-、CO32-、HCO3-
66.不能与OH-共存的离子有:除K+、Na+、Ba2+、Ca2+以外的所有阳离子、HCO3-
67.不能与CO32-共存的离子有:除K+、Na+、NH4+以外的所有阳离子
68.Cl-不能与Ag+共存
69.SO42-不能与Ba2+共存
70.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2
1. 符号 ,其中: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A-Z 电子数=Z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 其中:质量数=14,质子数=6,中子数=14-6=8 电子数=6
2.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1~3周期为短周期共有18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纵行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Ⅷ族.
主族的表示方法: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3. 第三周期元素(11~17号元素)性质比较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元素名称







原子半径
大→小
元素性质
→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及其酸碱性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
递变性
→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
最低负价
——
——
——
-4
-3
-2
-1
氢化物
——
——
——
SiH4
PH3
H2S
HCl
氢化物稳定性
→ 稳定性增强 →
4. 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其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5. 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原子半径大,元素金属性最强.
6. 周期表中,右上方元素,原子半径小,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7.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最小的是H;最活泼的金属是Na,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最强的碱是NaOH,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8. O元素和F元素没有正价
9.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10. 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阴离子之间
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11. 离子化合物: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如:NaCl、CaCl2、NaOH等.
共价化合物: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如:H2O、CO2、H2SO4等.
12. 电子式:
化学式
电子式
化学式
电子式
H2

N2
H2O
CO2
NH3
CH4
NaCl
Cl2
HCl
MgCl2
Na2O
NaOH
13.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丁烷(C4H10)有正丁烷( )、异丁烷( )两种同分异构体;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14.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5. 断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16.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