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固定方法试题”相关的题目或问题

为了对组织充分固定,切取组织块的厚度原则上应为()

不超过4mm,3mm更为合适

10mm最为合适

不超过10mm,6mm更为合适

15mm最为合适

6~9mm最为合适

有关组织的固定时间,下面的描述较适宜的是()

大多数组织应固定24小时,然后保存于70%的乙醇中

组织在固定液中浸泡的时间越长,对组织的固定和染色越有利

组织固定不能时间太长,一般10分钟即可

组织固定时间不取决于温度,主要取决于组织块

固定时加热比较好

常用的组织固定方法错误的是()

蒸汽固定法

注射灌注固定法

浸入固定法

紫外固定法

微波固定法

下面有关组织固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组织的固定不良,在以后的标本制备过程中无法加以纠正

组织的固定不良,在以后的标本制备过程中可以加以适当的纠正

机体死亡后,如不及时处理或固定,细胞在自身溶酶体酶的作用下会溶解破坏

若用于免疫组化,固定的意义是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

对于电镜标本,适当而及时的固定非常重要

对组织的固定过程,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组织取下后尽快冲洗干净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

组织取下后尽快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

固定时应注意组织块的大小,组织块切取适当

需要做酶组织化学的组织固定应置于冰箱低温固定

大多数组织固定可在室温,在低温固定时,固定时间应相应延长

对组织固定的定义,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细胞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生活的细胞迅速死亡,这一过程称为"固定"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已经停止代谢的细胞快速分解,这一过程称为"固定"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生活的细胞迅速死亡并分解,这一过程称为"固定"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生活细胞的代谢迅速停止并分解,这一过程称为"固定"

关于固定组织容器的选择,下面正确的是()

容器以能容下需要固定的组织即可

组织放入固定器后,固定期间不宜搅动

固定的容器不宜大,以免浪费固定液

固定的容器宜相对大些,防止组织与容器粘连产生固定不良

容器底部不能垫棉花等柔软物质

对于组织固定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保持细胞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防止自溶与腐败

组织细胞内的物质经固定后对染料产生相同的亲和力,经染色后容易区别

组织细胞内的物质经固定后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经染色后容易区别

经过固定使细胞内的一些蛋白等凝固,使其定位于细胞内的原有部位

组织固定后可产生不同的折光率

要保持细胞内糖原,原则上应选用的固定剂是()

中性甲醛

Bouin固定液

Carnoy固定液

醋酸

丙酮

有关组织固定剂的不良影响,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甲醛固定时,常有甲醛色素的异常沉积

不同固定剂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内物质损失

固定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皱缩

常规应用的甲醛固定剂不会引起组织皱缩

甲醛影响水溶性猩红S的染色

要制备电镜的半薄切片,可用的组织固定方法是()

中性甲醛液体

丙酮

可先用戊二醛固定,然后再用锇酸进行二次固定

乙醇固定

先用甲醛固定,然后再用戊二醛进行二次固定

固定液的量一般应该为()

组织块总体积的4~5倍,也可以达15~20倍

组织块总体积的1倍

组织块总体积的2倍

组织块总体积的3倍

至少是组织块总体积的30倍

对于固定液的穿透性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一般固定液在24小时内对实体组织穿透厚度不大于2~3mm

一般固定液在24小时内对实体组织穿透厚度在4~5mm之间

一般固定液在24小时内对实体组织穿透厚度大于1.5cm

一般固定液在24小时内对实体组织穿透厚度大于5mm

一般固定液在24小时内对多孔疏松组织穿透厚度不大于1.0cm

有关组织固定的情况,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及时充分固定,可防止组织自溶

及时充分固定,可防止组织腐败

对于不同的组织均可选用甲醛常温固定方法,不影响其以后的标本制作和染色

固定使细胞内的一些蛋白等凝固位于细胞内的原有部位,有利于其后的确切定位

固定可保持细胞内特殊的成分与生活状态相似